1.犬、猫绦虫病

绦虫病是由多种缘虫的,成虫奇生于犬、猫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常⻅寄生虫病。临床上患病犬、猫以贫血、腹泻、腹痛、消 瘦为特征。
(1)病原:在我国,寄生于犬、猫体的绦虫有多种,例如犬复绦虫、泡状带绦虫、细粒棘球绦虫、多头绦虫等。缘虫的形态⻓扁如带状,由头节、颈节、体节构成,头节 具有吸盘类结构,吸附在肠黏膜上。
(2)生活史:寄生于犬、猫体内的绦虫,都以犬、猫为终末宿主(除复孔绦虫以蚤为中间宿主外,其余都以动物如牛、⻢、猪、羊、兔、骆驼等为中间宿主)。当犬、猫⻝入含有幼虫的 肉类(如感染绦虫蚴的家畜脏器、⻥类)后,幼虫在小肠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 成为成虫。成虫在犬、猫体内可寄生数年之久。含有虫卵的节自虫体脱落后,可自行 爬出肛⻔外或随犬粪便出体外,污染周围环境。节中的虫卵逸出后,又可感染中间宿 主,由此而构成完整的缘虫生活史。
(3)流行特点:犬、猫绦虫 病呈全球性分布。在我国,内蒙古、吉林、甘肃、陕⻄、新疆、⻘海、⻄藏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省、 自治区,都有本病发生的报道。 本病的发生与生产、生活方式,中间宿主的存在及自然季节等有密切关系。
(4)主要症状:轻度感染时,常不引起注意,偶尔可⻅节附着在犬、猫肛⻔周围, 或类便中带有节。严重感染时,常⻅⻝欲缺乏或亢进、消化不良、异嗜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,或 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、贫血、消瘦、高度衰弱。当虫体成团时,可能堵塞肠管,引起肠梗阻、套 叠、扭转,甚至破裂。
(5)剖检病变:发病犬、猫全身性萎缩,肠道内可发现绦虫虫体。
(6)诊断要点:根据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。检查粪便或肛⻔周围,如发现有类 似米粒样的白色节片或短链体即可确诊,也可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, 根据粪便或节片中的虫的卵形态,确认绦虫种类。
(7)防控措施:
①治疗:可用氢溴酸槟榔碱,犬、猫禁⻝12~20小时,按每千克体重 1.5~2毫克口服,为防止呕吐, 可在服药前 15~20分钟,给予稀释的碘酊 1~2滴。吡喹酮,犬每千克体重 5毫克,猫每千克体重2毫 克,1次口服,4周龄 以下的犬、6月龄以下的猫忌用。需要注意:因可感染犬、猫的绦虫种类较多,故选择药 物要以正确的诊断为前提。
②预防:定期驱虫。驱虫时,要把犬、猫固定在一定区域,以便收集带有虫卵的粪 便,彻底销毁。种犬应在交配前3~4 周进行一次驱虫。不用肉类加工厂的废弃物喂犬、 猫,不喂生⻥虾,及时灭除蚤、虱,大力防鼠灭鼠。保持犬舍、猫舍的清洁和干燥,绦虫 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,在潮湿的地方能生存很⻓时间,可用苛性钠等定期消毒。
2.犬、猫蛔虫病

犬、猫蛔虫病是由于几种蛔虫寄生于犬、猫的小肠内引起的寄生虫病。临床上影响幼犬、幼猫的生 ⻓发育,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。
(1)病原:寄生于犬、猫体的蛔虫主要有犬弓首蛔虫、猫弓首蛔虫、狮弓首蛔虫等。 犬弓首蛔虫可感染犬、狼、狐、豺、浣熊、獾、啮⻮类动物、⻦、人等,以半岁以内的幼犬最易 感,而狮弓首蛔虫则寄生于半岁以上的犬。猫弓首蛔虫可感染猫及其他猫科动物。
(2)生活史:带虫犬和被感染的哺乳母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病犬排出虫卵,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 发育为感染性虫卵,并污染饲料及饮
水。幼犬经口吞入感染性虫卵后,在肠内孵出幼虫。幼虫经肝、肺移行并返回肠道而发育为成虫。 猫弓首蛔虫的幼虫不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。蚯蛚某些昆虫和鼠类可携带幼虫,并成为猫的感染源。
(3)流行特点:犬、猫蛔虫病呈世界性分布,在我国各地都可发生,,属于犬、猫的常⻅寄生虫病。
(4)主要症状:幼犬、幼猫症状明显,表现⻝欲缺乏、消瘦、发育迟缓,先便秘后腹泻、腹痛,呕吐时 可能吐出蛔虫。吸奶时有一种特殊的呼吸音,伴有鼻分泌物。腹围增大,严 重者腹部皮肤呈半透明状。偶尔表现兴奋、痉挛、运动麻痹、癫痫等神经症状。幼虫移行到肺,可 引起肺炎,出现咳嗽、呼吸困难、⻝欲减退 发热等表现。
(5)诊断要点:根据临床 症状,结合粪便检查(直接检查法、饱和盐水浮集法),如能检出粪便中的虫卵或虫体,即可确诊。
(6)防控措施:
①治疗: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 10毫克,1次口服。噻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,连服3天或1次皮下注射。丙硫苯咪唑每千克 体重250 毫克,1次口服,对犬弓首蛔虫有特效。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 0.3毫克,1次皮下注射,6 天后再用1次(考利犬、苏格兰牧羊犬 禁用,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)。
②预防:应对犬、猫定期驱虫。由于犬先天性感染率很高,,一般应于出生后 20天开始驱虫,此后每 月驱虫1次,8月龄以后,每季度驱虫 1次。蛔虫产卵量很大(每条雌虫日产卵高达20万个左右),抵抗 力强,故必须对犬、猫粪进行无害化处理,对犬、猫笼舍用喷灯或开水烧、烫,以彻底杀死虫卵。
3. 犬恶丝虫病

本病是由犬恶丝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。临床上以循环障碍、呼吸困难及贫血为特征。
(1)病原:大恶 丝虫是本病的病原,是丝虫科、恶丝虫属的成员,为细⻓白色,可感染猫、狼、狐等动物,人偶被 感染。
(2)生活史:犬恶丝虫的中间宿主是犬蚤、猫蚤和蚊子。雌虫在犬的体内产生自由活动的微丝蚴(大 恶丝虫的幼虫,在每天的一定时间能移动到末梢血管中)。蚤、蚊吸血时把微丝蚴吸入消化道内, 经5~10天,发育成有感染力的幼虫,并到达喙部。当蚤蚊叮咬时,幼虫进入犬、猫的皮下,经皮下淋 巴管进人血管,随血液循环到心脏并寄生下来,在此可存活数年,并不断产生微丝蚴。虫体到达性成熟 时需8~9个月。在循环血液中,幼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。
(3)流行特点:本病分布广泛,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发现。犬、猫主要感染时间为蚊虫活跃的6~10月, 感染最强期为7~9月。感染率与犬、猫经过的夏季数成正比,如经过3个夏季感染率可达92%.
(4)主要症状:犬恶丝虫的成虫寄生于大的右心室及肺动脉中。由于虫体刺激心内膜,可引起心内膜发 炎,并继发心肌肥大和右心室扩张 成虫寄生于肺动脉中,由于幼虫刺激,可造成上呼吸道感染,引起咳嗽、呼吸困难等症 状。典型症状是早期慢性咳嗽,运动时加重,病犬易疲劳。随着病情发展,可有呼吸困难 肝硬化、腹 腔积水、腹围增大等症状。其他常⻅症状包括循环障碍、心脏杂音、心律不⻬、贫血,重者全身衰 竭。后期贫血严重,有的病犬因逐渐消瘦衰弱而死亡。病犬常⻅多发性结节性皮肤病,局部瘙痒, 易破溃。经治疗病情缓解后皮肤病变可消失。
(5)诊断要点:根据临床症状并在血液中检出微丝蚴,即可确诊
(6)防控措施:
①治疗。
A:驱杀成虫。硫乙胂胺钠,每千克体重0.22毫克,静脉注射,每天2次,连用2天。左旋咪唑,每千克体 重 10毫克,口服,每天1次,连服3
天。海群生,每千克体重 20毫克,口服,每天2~3次,连用3~5天。
B. 驱杀微丝蚴。碘化二硫噻啉,每千克体重4.2毫克拌料,每天1次,连用7天。
②预防。消灭蚊子和犬蚤、猫蚤,防止夏季犬、猫被蚊虫叮咬。在蚊虫出没季节,可 用硫乙胂胺钠静注,或用海群生拌料等方法,预防本病。
4.蠕形螨病

犬蠕形螨病是由于犬蠕形螨寄生于犬毛囊或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肤病,又称犬毛脂螨病或犬脂螨病。 临床上,病犬以局部脱毛、皮炎、有难闻的奇臭味为特征。
病原:犬蠕形螨是蠕形螨科的成员,虫体⻓形,呈蠕虫样,分为头、胸和腹3部分,呈半透明乳白色。
生活史:犬蠕形螨终生寄生在犬体上,其生活史分为卵、幼虫、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。犬蠕形 螨从卵孵化后,由幼虫经若虫⻓至成虫到死亡,生命周期为 15天左右,
流行特点:本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被毛厚实时。通常是由于健康犬与病犬(或被患犬污 染的物体)相接触而发生感染的。在 正常的幼犬身上,也常有犬蠕形螨存在,但不致病。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皮肤发炎 时,才大量繁殖,引起发病。本病具有遗传倾向,同窝犬的发病率高达 80%~90%。
主要症状:犬蠕形螨常寄生在犬的眼、耳、唇以及前腿内侧的无毛处,多寄生在 毛囊内,很少寄生在皮脂腺感染初期,患部脱毛,逐渐形成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的圆形秃斑,皮肤潮 红,被覆白色有黏性的鳞屑。随病情发展,患部色素沉着,皮肤变成淡蓝 色或红铜色,患部皮肤增厚,覆有糠皮状鳞屑。严重病例,局部皮肤病变可扩展到全身,形成化脓性 皮炎,有弥漫性脓疱疹,脓疱呈 蓝红色,挤压时排出大量脓汁。皮肤增厚,形成皱襞,犬体发出难闻的恶臭味。由于全身感染,病 犬沉郁,消瘦,⻝欲减退,体温升高,可因衰竭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。
诊断要点:当病犬出现上述症状后,用手术刀片钝端刮取病灶,特别是脓疱内容物,将刮取物置于 载玻片上,滴加 50%甘油水2~3滴,加盖玻片后镜检,如查到卵、幼螨和成螨,即可确诊。
防控措施:
①治疗。原则是犬蠕形螨病与毛囊炎同时治疗,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相结合。用碱性洗液(如硫⻩皂 液、宠物香波等)给犬全身浸
泡10~20 分钟,1周2~3次,严重者可隔日1次,连用1周。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.3毫克,1次皮下注射, 6天1次,连用3~4次(考利犬、苏格兰牧羊犬禁用)。严重感染犬,全身应用氨芐⻘霉素等抗生素,肌内 注射。应用外用药(2%甲硝唑、1%氯菊酯、5%~10%硼酸溶液,或 0.2%利凡诺尔溶液)涂抹患 处,1天1次。
②预防。注意犬舍卫生, 保持垫料干燥,定期消毒(蠕形螨的污染物如犬笼、垫料等可用50°C30分钟,或 60°C10 分钟热力消毒)。注意犬粮营养均衡,增强机体抵抗力,尽量避免健犬与患犬接触,以防止直接接触 传播,患犬不宜用于繁殖。
5. 耳痒螨病

耳痒螨病是由于耳痒螨寄生于犬、猫的外耳道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。临床上以犬、猫耳道炎、 耳道内有大量痂皮或耳垢、发痒为特征。
(1)病原:犬耳痒螨是痒螨科、耳痒螨属的一个成员。
(2)生活史:雌雄成虫交配后,雌虫产出虫卵,由产卵时的分泌物黏附在外耳道中。 经过卵、幼虫、若虫、成虫4个时期,完成犬耳痒螨的发育,整个生活周期需 18~28天。
(3)流行特点: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有关,多是由于发病犬、猫与幼犬、幼猫直接接 触引起。另外,病犬、猫污染环境,健康动物被周围环境中存活的耳痒螨感染,可造成本 病的间接接触传染。临床上,犬、猫的耳痒螨的感染率较高,尤以小猫的发病率最高。
(4)主要症状:病变主要发生在犬,猫的外耳道内。耳痒螨靠剌破皮肤吸吮淋巴液和渗出液为生, 这样引起大量的淋巴液外溢,形成黑褐色痂皮或耳垢。患病犬、猫耳部瘙痒,不停地摇头、抓耳、号 叫、烦躁不安,在器物上摩擦耳部,造成耳部肿厚,甚至引起外耳道出血。病犬、猫有时向耳病重一 侧转圈,后期病变可蔓延到额部、耳壳背面甚至尾尖部,引起瘙痒性皮炎。如继发细菌感染,外耳道
病变可深入到中耳、内耳及脑膜等处,引发相应的症状。
(5)诊断要点:
犬、猫出现耳道炎,耳道内有大量痂皮或耳垢,发痒,可怀疑为本病。确诊应通过耳 镜检杳,发现运动的螨虫,或取可疑病例的耳垢和病变部位的刮取物,在显微镜下发现螨虫和卵。 有超过50%的大外耳炎和85%的猫外耳炎病例,都与耳痒螨的感染有关。
(6)防控措施
①治疗。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油类,如石腊油或耳垢溶解剂,滴入耳内,轻轻按摩,以溶解和消除耳内痂 皮、耳垢。再用杀螨剂,如 3%敌百虫水溶液,或康涅克斯溶液(含⻥藤酮),滴耳,每3~4天进行1 次。严重病例可应用杀螨药物,如除虫菊氨基酸酯合剂,撒粉或药浴,每天1次。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 染时,应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。
②预防。加强犬、猫饲养管理,应避免接触有脱毛和瘙痒症状的动物,搞好环境、栏舍及用具的消毒 和杀虫工作。